索伦
又名梭龙、唆龙、索龙、梭隆等
是清代少数民族语言
有人说是达斡尔语
也有人认为更有可能是满语
或鄂温克语
意为“生活在山林的人”
简称“林中人”
索伦是部落
索伦是民族
索伦是勇士
这个族群
代表着
剽悍勇武
骑射绝伦
于是
当时的黑龙江北
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
很多部族都愿意别人
称呼自己为“索伦人”
在各族索伦人中
最有名的有三个民族
那便是
驯鹰的达斡尔族
驯鹿的鄂温克族
和驯马的鄂伦春族
当然
这三个少数民族
在驯化野生动物领域
是交错的
也可以说
他们都在行
这,就是所谓的索伦三部
索伦三部居住在北纬五十度
皆为苦寒之地
生存难度系数高
主要靠打猎为生
所以附带值
武力值也很高
鄂伦春人会把打猎到的狍子
做成很有特色的袍子皮帽
这样的帽子
不仅保暖
还能在打猎时伪装自己
达斡尔族人战力也极其非凡
传说他们是当年辽国契丹武士的直系后裔
那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大辽国
金戈铁马历练过的乔峰们
索伦三部这样的彪悍民族
搏个虎
斗个熊
都是家常便饭
打起仗来
战斗力爆表
所以称得上是
中国本土的战斗民族了
由于索伦三部神勇不凡
清太宗皇太极就把他们收编
组成了索伦八旗
进入体制的索伦人
变得更加狼性了
往北,他们抗击沙俄侵略者
参加中俄雅克萨之战
往南,帮清军入主中原
屡次击败明朝守军
更曾从东北跑到藏区
打进尼泊尔加德满都
到川西,打大小金川之战
索伦人,还帮清朝打败缅军
前前后后44场艰苦卓绝的大战役
无一败绩
索伦兵不至,万不可开战
这是乾隆皇帝对清兵统帅福康安的庄重嘱托
索伦人立下了赫赫战功
成了清廷的杀手锏
但没想到
他们等来的不仅有赏赐
还有世代的枷锁
原来,皇帝下令
让这群勇士
祖祖辈辈都当兵
随时听从派遣
等来了一时的荣华富贵
也等来了穿不完的铁甲
还有打不完的仗
在古装电视剧里
有种很严厉的惩罚方式就是
发配宁古塔,送与披甲人为奴
这里的宁古塔
就是现在黑龙江这一片儿
而披甲人
就是指的索伦人
本来人数就不多
再加上不时的征战
和恶劣的生存条件
在清朝末期
索伦人人口极度下跌
抗战时期
索伦人再次披甲上阵
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
参与敌后战争
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
再次证明了自己战斗民族的威名
如今
硝烟已经散去
索伦人在高高的兴安岭上
骑骑马
喂喂驯鹿
俯瞰大兴安岭丛林的大好河山
那一刻
他们的耳朵里
是否听到了祖辈金戈铁马的厮杀声
是否记得索伦三部
用热血浇灌的这片静谧大地呢
山林里的索伦人
大兴安岭丛林